北方偉業(yè)計量集團有限公司
日前,國家癌癥中心學術年會發(fā)布相關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癌癥發(fā)病率約為278/10萬,也就是說,平均360人中就有一個癌癥新發(fā)患者。在此基礎上計算,我國每年癌癥新發(fā)病例約380.4萬例。其中,包括肺癌在內的胸科腫瘤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,已經成為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重要死因。
11月2日,上海市胸科醫(yī)院聯合上海市醫(yī)院協會與布拉格大學醫(yī)院合作舉辦的“首屆中國東歐胸部疾病國際論壇”開幕。來自世界各國的近800位心胸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上海,圍繞胸部疾病診療領域,就中國癌癥發(fā)病現狀、肺癌精準治療、肺癌耐藥、免疫治療、胸外手術及麻醉進展、肺移植發(fā)展、肺癌新分期等前沿熱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。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。
本次論壇的召開,也為許多癌癥病人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新技術、新療法。
★免疫治療帶來新希望
肺癌的免疫治療是現在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。日前,一項針對中國患者的三期臨床研究首次證實,免疫治療藥物PD1抑制劑在中國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優(yōu)于標準化療,東西方人群無顯著差異。“CheckMate 078項目是全球首個以中國人群為主的免疫治療III期臨床研究,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對中國人群的免疫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” CheckMate 078項目研究者,胸科醫(yī)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告訴記者。
免疫治療,通俗地說,就是靠激活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癌細胞。人體T淋巴細胞有一個受體,叫PD-1,身體很多器官的細胞表面分泌一個蛋白,叫PD-L1。兩者結合后,T細胞就不會對這些器官進行攻擊,這是身體正常的免疫保護機制。為了逃避T細胞的攻擊,有些類型的癌細胞表面也分泌PD-L1。PD1抑制劑是一種拮抗PD-1的抗體,兩者結合后這種免疫保護機制就被解除,T細胞就能識別和攻擊癌細胞了。
8月底,首個PD1抑制劑在我國上市,被看作是我國肺癌領域治療新的里程碑。“免疫治療的最大優(yōu)點就在于高效、低毒。”陸舜教授表示,“和目前已有的治療方案相比,它的效果要優(yōu)于化療。”
“相比于靶向治療與基因的密切關系,免疫治療與基因、腫瘤微環(huán)境、人體免疫狀態(tài)和腸道菌群4大維度都息息相關。因此,目前免疫治療的獲益人群仍然是少數,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找到最適合免疫治療的患者。” 陸舜教授指出。對于腸道菌群的研究或許是一個突破口,“近2年來,我們與國內多中心合作,已經初步建立起肺癌免疫檢查點臨床樣本數據庫,并對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患者的代謝分子譜、腸道微生物菌群動態(tài)特征有了初步了解,并找到了和西方研究成果不同的差異點。”
同時,陸舜教授也希望在早期肺癌領域中,免疫治療也能發(fā)揮作用。“晚期肺癌的臨床用藥目前還是太少了,而且會產生耐藥等問題,在晚期肺癌的研究再怎么進步,都不如在早期將其治愈。”
“手術是早期肺癌最普遍的治療方法,但部分病人會再次復發(fā)。如果我們能在早期病人手術前就對其進行全身或者局部的免疫治療,或許有望增大根治肺癌的機會。” 陸舜教授對自己的下一個目標,充滿期待。
★放療精準治療早期肺癌
放療大家都不陌生,是肺癌治療的三大核心手段之一。 “放射治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,近二十年來,由于腫瘤生物學、計算機和醫(yī)學影像技術的發(fā)展,使得放療有了快速的發(fā)展。比如過去治療早期肺癌可能需要1個半月,但現在只需要四五次照射,即可完成治療,而治療的精確性也比以往有顯著地提高。”胸科醫(yī)院放療科主任傅小龍向記者介紹。
數據顯示,腫瘤患者中約70%需要接受放射治療,這其中的70%放療是以根治為目的的;在所有接受放療的腫瘤患者中,有35%-40%的患者得到了治愈。不過長期以來,大家都認為放療是針對晚期腫瘤患者的姑息治療,其實不然,“放療其實是‘隱藏的手術刀’,就胸部疾病來講,它可以用于各種類型的肺癌,以及適用于各個分期的肺癌,不僅僅局限在晚期患者。”傅小龍教授表示,對于那些無法耐受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,“快、準、狠”的立體定向放療可達到與外科手術同等的根治性療效;對于局部晚期不可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,放療聯合同步化療則是目前標準的治療方式;局限期小細胞肺癌,放療越早參與,越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;即使是廣泛期的小細胞肺癌,研究顯示在化療有效的基礎上,胸部放療也能進一步延長疾病控制時間、提高患者生存率。
不久前,傅小龍教授接收了一位78歲的男性早期肺癌患者,由于他的肺功能較差,且主觀上對手術治療有所顧慮,最終由傅小龍教授及其團隊為其進行了立體定向放療,治療效果良好且沒有給患者帶來不良反應,治療團隊收到了來自患者和家屬的感謝。
精準治療越來越重要的當下,在放療領域,胸科醫(yī)院引進了世界領先的光子治療設備,能夠應對不同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精準放療。2017年,傅小龍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的“肺癌精準放射治療關鍵技術研究與臨床應用”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這一研究成果業(yè)已推廣至全國16家三甲醫(yī)院。
在首屆中國東歐胸部疾病國際論壇上,放射治療也有了獨立的分論壇,成立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(CSCO)腫瘤放療專家委員會。當選該專委會主任委員的傅小龍教授表示:“這是為全國放療未來的發(fā)展建設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平臺和機會,也能夠為縮小地區(qū)間的醫(yī)療水平和技術差距做出貢獻。”
★診斷治療“一術即成”
早期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,但對于那些心肺功能差、高齡或其他原因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,肺癌微波消融術或許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。
肺癌微波消融術是腫瘤的介入治療方法之一,一方面利用熱效應高溫原位滅活腫瘤細胞,另一方面利用其非熱效應通過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而發(fā)揮作用消滅腫瘤細胞。
今年4月,一位83歲的高齡病人來到胸科醫(yī)院,已經做過兩次肺部腫瘤切除手術的她又出現了肺部結節(jié),考慮到她的身體情況,在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指導下,呼吸內鏡室主任孫加源及其團隊為病人成功施行了“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精確引導下經支氣管肺活檢及微波消融術”。整個手術歷時1小時20分鐘,診斷治療一氣呵成。病人蘇醒后便被送回了病房,術后24小時復查胸部CT未見明顯出血,微波消融范圍充分覆蓋病灶部位。“這一治療方法最大的優(yōu)點在于無創(chuàng)、安全,手術操作在人體支氣管的自然管腔內進行,避免了氣胸、出血、感染等不良情況發(fā)生的可能性,治療安全性大大提升。”孫加源主任如此解釋。
不僅如此,“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由電磁導航系統和支氣管鏡技術相結合,在‘GPS’定位下,能夠實現早期肺癌的精確檢測、精準治療,它既能為肺外周結節(jié)手術前提供明確的診斷,更能為那些無法手術的患者提供同樣療效的精準治療。”
目前,韓寶惠教授正在領銜一項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“數字診療裝備研發(fā)”重點專項研究:基于國產電磁導航系統的早期肺癌精準診療技術集成解決方案研究,預計將在三年時間內完成基于電磁導航系統的早期肺癌精準定位、診斷、治療的綜合研究。
▎來源:新民晚報
由?業(yè)偉?計量和安?省徽?環(huán)境?測檢?行業(yè)?會協?共同舉辦的《安?省徽?實驗?質室?量控?與制?環(huán)境監(jiān)?技測?術交流會》將于10月28日在合肥隆?召重?開,行業(yè)?家專?大咖齊聚,實?室驗?人員?費免?參會?習學?交流,報名?禮有?先到先得哦!
了解更多> >通話對您免費,請放心接聽
溫馨提示:
1.手機直接輸入,座機前請加區(qū)號 如13803766220,010-58103678
2.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電話號碼,立即回電,請注意接聽
3.因為您是被叫方,通話對您免費,請放心接聽
登錄后才可以評論